护理资讯
护理天地 ·“沉浸式‘患’位体验”活动之一丨护患互换 以心换心——本溪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第一病区开展“患”位体验活动
以心为镜 照见护理之光
——“沉浸式‘患’位体验”活动
医学之光,不仅照亮疾病的幽微,更应温暖人心的角落;护理之美,不仅体现于技术的精湛,更彰显于对生命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尊重。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,践行医学人文关怀理念,2025年8月,本溪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组织全院27个病区开展了“舒适化护理提升”专项活动,以“沉浸式‘患’位体验”为切入口,引导护理人员躬身入局,以己身为桥,在实践中感知患者的身心需求,重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路径。
在这场静默而深刻的角色转换中,护士们亲历约束下的无助、多仪器监护时的焦虑、转运途中的颠簸与不安,亦深入体验各专科特有的诊疗流程。他们不再是旁观的照护者,而是感同身受的“亲历者”。正是这份切肤之感,催生了对护理流程的重新审视,激发出诸多源于温度、归于细节的改进举措——从一句轻声的解释,到体位的微调;从设备管线的合理布局,到沟通时机的精准把握。点滴改进,皆是对“舒适护理”人文理念的具象诠释。
此次系列活动,不仅是一次服务模式的探索,更是一场护理初心的回归。它让我们更加确信:真正的优质护理,从来不只是完成医嘱的准确无误,更在于能否俯下身来,听见患者未说出口的疼痛,看见他们眼神背后的期待。医学人文,不在宏大的叙事里,而在每一次轻柔的触碰、每一句体贴的问候、每一个设身处地的改变之中。
凡心所向,素履以往。我们相信,唯有将技术之精与仁爱之心深度融合,护理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从“有温度”到“有暖意”的跃升。即日起,护理部将通过医院微信服务号“护理天地”优质护理专栏连载各科室“沉浸式‘患’位体验"活动纪实,分享这场由体验催生变革的温暖旅程。愿这些点滴微光,汇聚成河,润泽每一位患者的康复之路;愿我们始终怀揣敬畏与温情,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上,步履不停,向光而行。
在医学的温度里,最动人的不是技术的精湛,而是理解与共情。为深化人文关怀,提升护理质量,2025年8月18日至20日,本溪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第一病区在护士长王晶的组织下,开展了一场沉浸式“患”位角色体验活动。全体护理人员脱下护士服,换上病号服,亲身感受心电监护、保护性约束和留置胃管等操作,在角色转换中感知患者痛苦、体察需求,开启了一场博狗体育官方尊重、温度与责任的深刻反思。
当被约束时,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束缚,更是孤独
“绑上约束带的瞬间,我突然觉得喘不过气。” 保护性约束组组长吴迪的真实感受,道出了体验中的核心触动。清醒却无法自由活动,尝试沟通无人回应,肩部被约束带勒出强烈束缚感,长时间的忽视更带来心理煎熬。“我们常说约束是为了安全,却没问过患者有多害怕?”
体验后的思考:
1.约束是最后的选择,而非管理工具,必须严格把握约束指征,非必要不使用。
2.沟通与陪伴是最好的“解约束剂”,优先用语言安抚、家属陪护、调整环境等替代物理约束。
3.操作要规范更要温柔,约束带松紧以容纳1—2指为宜,定期松解、观察皮肤、协助活动,兼顾安全与尊严。
4.让患者知道是“守护”,而不是被“绑住”,操作前的解释、过程中的问候、结束后安抚,都是疗愈的一部分。
当监护仪响起,我听见的不只是警报,还有焦虑
“原来监护仪的声音这么刺耳,血压袖带这么紧,电极片贴久了真的会痒。”心电监护组组长徐琳的感慨,揭示了仪器背后患者的困境。20分钟后皮肤开始发痒,导联线缠绕让翻身都小心翼翼,血氧指夹戴久了手指发麻,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却无人解读,越猜越怕成了共同感受。
体验后的改变:
1.理顺导线更理顺心:操作前整理导联线,用收纳套固定多余线路,预留活动空间,减少牵拉不适。
2.关注数据,更要关注感受:主动告知监测意义、数值含义及可能的不适,帮助患者打消恐慌。
3.让患者“松绑”,给仪器“放假”:推行“有计划的间歇监测”,非必要时关闭自动血压测量,改为手动,并降低非紧急报警音量,营造安静环境。
4.指尖温度比指夹更重要。定期更换血氧探头位置,询问局部感受,协助调整体位,让监护不再冰冷。
当下胃管时,体会到的不只是异物感,更是信任的考验
“鼻子痒、喉咙干、想呕……哪怕只有几秒,也特别难熬。”留置胃管组组长赵倩雯回忆起插管瞬间仍心有余悸。当吞咽时动作与指令不同步会引发强烈不适,而拔管时快速撕下胶布,鼻部皮肤瞬间传来刺痛,这些让她反思:“如果我能提前知道该怎么配合,会不会好一点?我们平时操作是不是太‘利索’了?”
体验后的优化:
1.动作轻柔,节奏同步:插管过程中清晰指导患者配合吞咽,顺势推进,必要时用少量温水辅助吞咽,减轻刺激。
2.胶布要“温柔拆封”:更换固定胶布时,采用180°平拉方式缓慢揭除,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损伤。
3.每一步都要解释,每一秒都要共情。操作前说明目的与配合要点,过程中关注情绪,及时回应需求,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、被理解。
4.技术与人文并重:提升操作熟练度,同时以眼神传递关切,用言语给予慰藉。
一次换位,终生铭记:护理的从来不是疾病,而是人
这场没有剧本、没有观众的体验,却带来了真实的震撼。当护士重新穿上护士服,眼神多了柔软,动作多了谨慎。
护士长王晶总结道:“只有躺在病床上才会明白,患者需要的不只是治疗,更是被看见、被理解、被善待的尊严。舒适化护理不是口号,是藏在每一次沟通、每一个动作里。”
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角色扮演,更是一场心灵洗礼。它让护理团队深刻认识到,优质护理是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;真正的治愈始于“感同身受”。未来,神经内科第一病区将持续推进人性化、个性化、舒适化的护理服务,把“以患者为中心”融入每一项操作、每一次宣教,用温度点亮生命,用细节传递关爱。